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2日訊(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張啟山)武漢有望率先開啟氫能鐵路時代。在11日召開的第四屆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技術發展大會上,多位權威專家聚焦氫能源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明確提出應在武漢等氫能產業基礎雄厚的城市先行建設城際鐵路氫能示范線,這或將引領我國鐵路運輸進入綠色能源新時代。

作為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武漢已構建起完整的“制儲運加用”產業鏈,其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國電壓電流等級和頻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景德炎在專題報告中特別強調,武漢完全有能力在全國率先建成氫能源市域鐵路示范線,此舉不僅能驗證氫能技術的可行性,更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當前武漢都市圈已形成四通八達的城際鐵路網絡,專家建議可優先選擇現有線路進行氫能改造。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總規劃師鄭洪指出,武漢的都市圈已經布局了很多加氫站,具備發展氫能列車較好的基礎。另外,武漢城際鐵路目前已經開通武漢至咸寧、武漢至黃石、武漢至孝感、武漢至黃岡的四條城際鐵路,乘坐武漢城際鐵路,從武漢到這些地方僅需30~60分鐘。鐵路運輸對能源需求巨大,氫能源的應用可以增加鐵路能源的多樣性,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氫能源列車有助于鐵路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轉型。氫能列車可與現有的鐵路交通網絡相互銜接,可優先考慮利用現有的鐵路走廊或規劃中的鐵路通道,以減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復投入和對環境的影響,也可提高線路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
這種“舊線新用”的模式既能降低基建成本,又能實現與現有交通網絡的無縫銜接,是推進氫能鐵路商業化的務實之選。西南交通大學氫能研究院院長陳維榮則從技術層面補充,建立智能化的氫能管理系統將成為示范線成功的關鍵,需對能源調度、安全監控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優化。
專家達成共識,武漢等先行城市通過示范線建設,不僅將破解氫能儲存、運輸、加注等技術難題,更將為全國軌道交通綠色轉型提供可復制的樣板經驗。